• 索引号: 11370100MB2873710W/2022-00563 组配分类: 部门计划及总结
  • 成文日期: 2022-01-06 发布日期: 2022-01-06
  • 发布机构: 济南市文化和旅游局
  • 标题: 济南市文化和旅游局2021年度工作情况
  • 发文字号:
济南市文化和旅游局2021年度工作情况
信息来源:济南市文化和旅游局 浏览次数: 字体:【 分享:

一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市文旅局聚焦落实黄河战略、庆祝建党百年、建设文化济南“三大主题”,讲政治、强担当、抓发展,圆满完成年初确定的目标任务,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预计全年接待游客8166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984亿元。我市荣获首批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城市、“东亚文化之都”等称号。

一、聚焦为民惠民,群众文化幸福指数实现新提升。一是设施网络更完善。新建提升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泉城文化驿站等500处公共文化新型空间,评选360个文化活动示范点,5301个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常态化开放。挂牌462家文化馆、图书馆分馆,县级总分馆制建设基本完成。建成开放38家泉城书房,“构建新时代‘泉民悦读’新体系”获评全国全民阅读优秀项目,“快递小哥”阅读驿站项目获国际图联大奖。新建改建384座旅游厕所。完成4000余家农家书屋新书补充工作,市级应急广播平台建设扎实推进。二是文化活动更丰富。弘扬主旋律,组织开展“10个一批庆祝建党100周年”系列活动。坚持文化惠民,举办群众性文化活动3万余场、“泉城大舞台”演出230场、“公益演出走基层”434场、“戏曲进乡村”5241场,放映农村公益电影5.19万场、社区红色经典电影900余场。三是艺术创作出精品。扶持打造莱芜梆子《烽火绝恋》、话剧《英雄山》等重点剧目,拍摄戏曲电影《邓恩铭》《吴来朝》,音乐剧《敬礼》、莱芜梆子《新娘》搬上舞台。获24项省级以上艺术奖励,儿童剧《童年》获全国少数民族文艺汇演“剧目创新奖”。51部电影作品获国家电影局备案,26部取得国家电影公映许可,比2020年分别增长73.3%、93.2%。四是数字体验更精彩。泉城书房·数字阅读空间投入使用,济南市数字文化馆平台上线运行,城子崖遗址博物馆、章丘区博物馆完成展厅智慧化改造,济南公共文化云、数字博物馆、全市文旅重点区域综合监测平台加快建设,4A级以上景区实现门票网上预约,智慧文旅体系日益完善。

二、聚焦活化利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焕发新活力。一是弘扬黄河文化。编制实施《济南市“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济南市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规划》《济南市齐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实施方案》,济南黄河文化博物馆、齐长城(锦阳关段)保护开发入选全国国家文化公园建设重点项目,获1.6亿元扶持资金。二是夯实文物基础。加强文物保护利用改革,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工作的实施方案》,持续开展文物拯救保护行动,推进20余项重点文物保护工程。推动博物馆高质量发展,新增3家博物馆,推出文物精品展览97个,“一刀圆尺”荣获全国百佳文化创意产品。三是加强考古工作。城子崖遗址入选全国“百年百大考古发现”,大辛庄遗址等14项考古发现入选省“百年百项考古发现”。严格落实“先考古后供地”前置举措,考古调查、勘探、发掘591项,出土文物780余件(套),考古前置典型经验在全省推广。四是赓续红色基因。建立红色文化保护传承工作协调机制,公布首批87处不可移动革命文物名录,完成3处革命文物保护工程,新建14处“小而精”展馆。五是创新非遗传承。出台建设“曲山艺海”大码头实施意见,设立2个国家级非遗曲艺书场试点,非遗传承人与18所学校结对教学,新入选省级以上非遗代表性项目36项。泉水文化生态保护区被评为省级文化生态实验区,百花洲、宏济堂被评为省级非遗旅游体验基地,2个街道、村被评为省级文化生态名镇(村)。

三、聚焦文旅消费,文旅产业为“强省会”注入新动能。一是招大引强增量提质。引进签约文旅项目20个,鱼乐影视等15家影视公司落户我市。金港国际赛车场、宋风古城等项目开工建设。融创文旅城、华侨城欢乐荟、华谊兄弟电影小镇、开心麻花等新项目开业运营,成为文旅融合发展新地标。文化尚品海外文化贸易中心等2个项目入选文旅部“一带一路”文旅产业国际合作重点项目。设立章锦综合保税区国家文化出口基地,入驻文化企业100 余家。山东御书房动漫科技获评国家级动漫企业。扶持奖励86家文旅企业3300万元。二是丰富业态创新供给。推出“济南100”夜游消费地,评选首批市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成功创建2个国家级、2个省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历下区、章丘区分别成为首批省级文旅消费示范区、试点区。电竞、剧本杀、密室逃脱等新业态兴起,落户首家专业电竞俱乐部—“济南RW侠”。新增省级工业旅游、康养旅游、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7家。推动“泉城好物”旅游购物商店建设,我局获“2021中国旅游商品大赛”最佳贡献奖。推出“泉水游”“红色游”“研学游”“非遗游”主题线路44条。开展第五届文旅惠民消费季,发放消费券2000万元,带动文旅消费1亿多元。三是全域旅游全面开花。莱芜区成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房干村入选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获评省级精品文旅小镇2个、旅游休闲街区3个,全省乡村旅游重点村、景区化村庄、红色文化特色村56个。推进雪野雕栏山片区等2个乡村旅游集聚区、平阴北市村等5个乡村旅游示范村建设。扎实推动国有景区改革,新评定2家4A级景区、6家3A级景区。开展星级民宿创建,新评定“泉城人家”精品民宿155个、民宿集聚区6个。

四、聚焦城市形象,国际文化交流合作搭建新平台。一是增强开放吸引力。全方位多渠道搭建对外文化交流平台,当选2022年“东亚文化之都”城市。成功举办承办第4届中国歌剧节、全国第30届图书交易博览会、第2届中国国际文化旅游博览会、全国红色主题自驾游、第12届山东文化艺术节等10余项重大文旅活动,持续提升泉城文化软实力。二是增强品牌影响力。在《新闻联播》等重点时段开展“泉城济南、泉甲天下”文旅品牌宣传,《“泉城夜宴”扮靓中国年》《济南72名泉全部喷涌 中秋赏泉别有韵味》等频频登陆央视黄金栏目。打造新媒体宣传平台,构建新媒体矩阵,连续11个月全国地级文旅新媒体传播力指数月度排名保持前三位。三是增强区域带动力。牵头沿黄33个城市成立“黄河流域城市阅读发展合作机制”。启动省会经济圈文旅一体化“十个一”工程,成立省会经济圈文旅推广联盟、研学旅行促进会、文创促进会、博物馆联盟,省会经济圈城市文旅一体化进程加快。

五、聚焦依法行政,创新行业监管服务交出新答卷。一是抓实监管服务。加强广播电视宣传管理,获评全省基层广播电视统计工作优秀组织单位。完成2633家印刷企业和出版物批发零售企业年度核验和统计工作,全面掌握行业动态。引导电影市场健康发展,全市电影票房收入3.96亿元,观影人次971万,两项指标均居全省前列。二是抓牢安全生产。落实安全生产“一岗双责”,完成庆祝建党100周年等66天重保期安全播出任务,开展文旅行业系统安全隐患拉网式大排查大整治、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文物执法百日攻坚行动,严格落实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全市文旅系统全年无安全生产事故。三是抓好行业治理。开展执法检查10.5万人次,检查经营单位2.3万家次,立案调查108起,办结案件211件,受理12345举报投诉151件,回复满意率100%。2个执法案件获评文旅部年度全国重大案件,我市入选全国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星级评定试点城市、华东六省一市文化执法规范化建设试点城市。

六、聚焦党建引领,文旅模范机关建设彰显新气象。一是强化党组主体责任。局党组理论中心组学习17次,党组成员带头到基层联系点和所在支部讲党课24次,撰写调研报告12篇。局党组专题研究意识形态工作2次,组织排查系统风险隐患5次。落实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召开局长办公会专题研究年度普法工作计划和责任清单,组织学法9次。定期研究机关党建工作,制定完善党组、机关党委各基层党组织“三级三张清单”,组织基层党组织书记述职和民主评议1次。狠抓基层党组织建设,新发展党员21名,推行党支部评星定级管理,打造22个“过硬党支部”、2个“示范党支部”,“文博惠民党旗红”品牌被评为全市党建工作优秀创新案例。二是抓好两项主题活动。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和“争做强省会建设先锋队”主题实践活动,举办2期读书班,落实“我为群众办实事”455件,开展现场教育和专题辅导宣讲14场,选树一批先进基层党组织、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和“出彩机关人”。三是推进机关正风肃纪。组织开展党风政风行风民主评议、工作纪律作风检视整改提升,开展党风廉政和警示教育6次。加强对出差培训、公务接待、政府采购等公共支出管理。没有发现领导班子成员违反党纪党规的问题。四是打造过硬文旅队伍。坚持党管干部,发挥党组选人用人把关定向作用,调整交流85名干部,7名年轻干部纳入《优秀年轻干部动态管理台账》动态管理。通过挂职“第一书记”、党建工作队、服务企业工作队、乡村振兴工作队、到上级研修等形式,拓展干部成长平台。五是激发改革创新活力。稳妥推进14家局属事业单位改革。组织开展首届济南市文旅创新项目评选,评出优秀创新项目25项。入选第五届山东省文化创新奖3项,入选全省文旅工作典型经验做法4项,省文旅课题研究立项6项,数量均居全省首位。社会艺术考级备案实现全程网办,走在全国前列。局系统共获得省级以上创新成果、荣誉106项。

2022年,市文旅局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视察山东重要指示要求,对标对表“三个走在前”目标定位,坚决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各项决策部署,加快“文化济南”建设,不断推进文旅高质量发展,为建设新时代现代化强省会建设贡献力量。


  • 上一篇:
  • 下一篇: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