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土地出让考古前置改革 推进打造济南法治化营商环境

发布日期:2024-02-28  16:14 浏览次数: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文物考古工作,提出要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更好认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党中央制定出台“先考古,后出让”的制度设计和配套政策。济南市考古研究院认真学习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深入落实市委市政府“项目突破年”要求,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理念,凝心聚力抓项目,蓄势赋能促发展,以坚定的决心、专业的精神、有力的举措,积极开展全市考古前置工作,营造优化营商环境氛围,为奋力开创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会建设贡献力量。

一、主要做法

济南市在全省率先实行“先考古,后出让”政策,推进国有建设用地考古调查勘探发掘前置工作。通过不断实践,济南市考古研究院推出“调查+勘探”的济南模式。考古前置不仅有利于保护地下文化遗产,同时在土地出让过程中,极大缩减土地出让周期。

根据“项目突破年”的工作要求,济南市考古研究院制定了抓主要矛盾的策略,即按照项目先急后缓的原则,保重点项目、保民生项目,积极推进医学中心、济南国际机场二期改扩建工程、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崔寨安置二区项目等 13 项省市重点项目,其中济南机场二期改扩建工程为省重大标志性项目。

二、主要成效

(一)考古前置解决了文物保护和项目单位之间的矛盾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工程中发现文物需立即停工,建设单位承担勘探发掘经费并承担工期损失,造成一直以来建设单位对保护文物的消极与抵制。考古前置后则将考古环节提前到土地出让阶段,企业拿地即开工,减轻企业经济和时间成本。2023 年 2月开工以来,济南市考古研究院共实施考古调查勘探 70 多项,面积约 1000 万平方米,开展考古发掘 7 项,确保了一大批省市项目的落地实施。

(二)“调查+勘探”模式大大减少了成本投入

在考古力量不足的情况下,济南市考古研究院探索出解决“先考古后出让”的新路,时间成本和经费开支大幅度下降。据测算,对一个文物分布简单的区域来说,完成 50000 平米的勘探任务,需要 10 名工作人员至少 10 天时间,而变为“考古调查+勘探”的模式,则最多需要两天时间,节省时间 80%。而从“调查+勘探”的效果来看,40 米间距的梅花孔一般不会遗漏遗址、墓地以及大型墓葬。因而,“调查+勘探”的效果并不比全面勘探低很多,但是时间和经济成本却双双降低。

(三)“调查+勘探”模式取得了巨大经济效益

2022 年,济南市考古研究院完成考古调查勘探近 350 项,面积近 3000 万平米。之前,企业拿地后做完这项工作至少需要 1.2 亿元,现在考古前置后,企业不拿一分钱,由政府买单,而政府财政仅需投入 20%,直接节省近 1 亿元;2023 年完成考古调查勘探 1000 万平米,可节省资金 3000 多万元。同时,平均土地出让时间和项目落地时间均比之前预定的时间提前了整整 12 个月,而赢得的宝贵时间产生的经济效益,则无法估量。另外,建成区由于地表多覆盖建筑垃圾,考古勘探需要全部清表,其费用更是勘探费用的几十倍;而“调查+勘探”的模式,只需要定点清表,不需要外运渣土,成本只有全部清表的万分之一。

三、典型意义

文物是人类文明成果的物质体现,是人类宝贵的历史财富,受到国家政策和法律的强力保护。在文物保护领域,推行考古前置是新形势下文物保护工作的最新要求,也是深化“放管服”改革和优化营商环境的重大攻坚任务。考古前置通过流程再造,将此前由建设方拿地后办理的审批事项前移,考古工作的申请主体由建设方改为土地前期开发主体,着力破除制约建设项目落地的体制机制障碍,降低建设单位投资风险及前期运作成本,同时,地下文物也能在建设前得以提前发现并得到有效保护,形成文物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协调共赢的局面。

  编辑:(高原青
信息来源:济南市文化和旅游局
上一篇:
下一篇:
版权所有:济南市文化和旅游局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