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号:11370100MB2873710W/2024-00175公开方式:主动公开
- 发布机构:济南市文化和旅游局组配分类:政协委员提案办理
- 发布日期:2024-09-28成文日期:2024-09-28
标题
关于弘扬吕剧等地方戏曲文化的建议提案者
民盟济南市委员会政协提案领域
科教文卫体承办单位
市文化和旅游局答复时间
2024-09-28答复内容
民盟济南市委员会:
贵单位提出的“关于弘扬吕剧等地方戏曲文化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济南市戏曲历史悠久、剧种丰富,全市具有京剧、吕剧、山东梆子、莱芜梆子、章丘梆子、五音戏、笛梆子、柳子戏、王皮戏、豫剧、河北梆子、皮影戏、杖头木偶等戏曲剧种13个。吕剧是山东最具代表性的地方剧种,济南市吕剧院是山东吕剧创始团和国家级非遗项目—济南吕剧传承团,自1951年成立以来,剧院先后创作排演了200余台剧目,原创吕剧《阳光大姐》《家有贤妻》《生命日记》等先后获多个省级以上奖项并入选全国优秀现实题材舞台艺术作品展演。2023年,济南市吕剧院与济南市京剧院和济南市莱芜梆子艺术传承保护中心合并组建成为济南市戏曲曲艺中心,性质为公益二类事业单位。
在弘扬吕剧等地方戏曲文化过程中,我市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和做法。
一、完善政策扶持体系方面
一是贯彻落实国家和我省戏曲传承发展文件精神,出台实施《关于做好戏曲传承发展的实施意见》(济政办发〔2017〕14号)、济南市戏曲进校园实施方案(济宣文〔2018〕4号)等文件,进一步加强戏曲人才培养,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推进戏曲繁荣发展。二是大力实施“济南市文化艺术优秀人才百人行动”。2022年,该政策经过优化调整正式纳入市委、市政府颁布的“济南市人才政策双30条”。通过扶持“艺术大师”“艺术名家”“青年艺术之星”“优秀艺术人才团队”等项目,旨在打造门类齐全、结构合理的高层次艺术人才队伍。三是实施舞台艺术创作重点项目立项扶持工程。每年年初组织召开专题座谈会,研究剧目题材策划,邀请省市专家对全市艺术创作演出单位报送的创作项目开展艺术研判,对优秀创作项目进行重点立项并提供创作生产全过程支持,组织专家不定期开展创作研讨和创排指导,及时发现问题并予以修改完善,优先推荐重点项目申报省级以上文艺展演评奖或创作扶持。
二、加强戏曲人才培养方面
一是搭建优秀戏曲人才成长展示平台,充分发挥艺术评奖在引领艺术创作方向、培养优秀人才方面的重要作用,坚持每三年一届交替举办“泉荷奖”新创剧目评比展演、“泉荷奖”优秀青年演员艺术比赛,创新赛事模式,完善评奖机制,加强宣传推介,相继推出的许多优秀剧目已经成为济南新的演艺品牌和文化亮点,涌现出的诸多优秀青年演员已经成长为各艺术单位业务骨干和中坚力量。二是通过实施“济南市文化艺术优秀人才百人行动”,开展“艺术名家工作室”“青年文艺人才培养”等相关工作,2018年以来,共成立董砚萍、于鹤咏、李桂英、翟萍、张美娟、李长生、孔铁等7个戏曲艺术名家工作室,评选刘珊珊、何瑞雪、孟越、马良等12名优秀青年戏曲演员为“青年艺术之星”,大力支持戏曲人才的传承发展。三是对青年戏曲人才创作项目给予重点扶持,立项扶持吕剧小戏《美丽与厚道》、京剧《婚事》、莱芜梆子《家住小清河》及小戏《生日惊喜》《林乡情缘》等作品,并推荐入选了山东省舞台艺术青年人才创作扶持项目。四是排演各戏曲院团青年骨干演员领衔主演的吕剧《莫愁女》《江姐》等舞台剧目,在“戏聚周末”、“花开戏苑·艺润童心”戏曲进校园活动等常态化戏曲演出平台上进行充分展示,在不断的演出实践中进一步锻炼培养青年戏曲人才。五是积极推荐优秀青年人才参加省级以上各类人才计划和人才项目,培养院团艺术骨干人才。2022年,我市4名戏曲演员荣获第五届中国黄河流域戏曲红梅大赛一等奖,4名戏曲演员入围2022年全省中青年戏曲演员比赛决赛,其中刘珊珊荣获京剧组一等奖。2023年,我市4名戏曲演员入选2023第二届黄河流域戏曲演出季优秀中青年戏曲演员展演,市吕剧院何瑞雪入选第三届山东戏曲青年名家。六是建立高校和院团常态化合作机制。组织济南市吕剧院、济南市京剧院与山东艺术学院戏曲学院进行战略合作,携手共建教学实践基地,加强教育演艺资源整合。
三、加大戏曲宣传方面
近年来,我市各戏曲院团坚持“以演出为中心环节”的发展思路,努力盘活演出资源、丰富演出内容、提高演出质量,通过开展各类演出活动扩大戏曲的传播范围,提升戏曲影响力,每年完成各类演出1500余场。一是注重培育文艺演出品牌。“戏聚周末”演出品牌主要以北洋大戏院和莱芜梆子演艺剧场为演出阵地,每个周末开展吕剧、京剧、莱芜梆子等经典剧目展演,每年演出百场以上,给泉城市民游客提供了丰盛的“文化大餐”。二是扎实开展基层惠民演出。组织开展300场济南市“公益演出走基层”活动,采取政府购买服务方式,组织市属国有文艺院团深入全市15个区县及功能区的乡镇农村、街道社区、厂矿企业、学校、军营等举办进基层公益演出,将丰富多彩、寓教于乐的优秀剧节目免费送到百姓身边;组织开展济南市“一村一年一场戏”暨“戏曲进乡村”免费送戏下乡活动,以区县、功能区为活动实施主体,通过政府购买演出服务的方式,统筹组织全市专业院团、民营院团、庄户剧团和文化馆站演出力量,深入农村开展免费送戏工程,把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旋律文艺作品送到基层,年度演出4600余场,确保行政村演出实现全覆盖,扩大戏曲等传统文化的传播范围。三是开辟文旅融合演出新空间。近年来,我局积极推进文化“两创”工作,探索“演出+旅游”的新模式,广泛发动市吕剧院、京剧院等戏曲院团力量,组织演员走出专业“小剧场”走到城市“大剧场”,助力提升游客旅游体验品质,同时进一步扩大戏曲文化的影响力。四是开展“云端”文艺活动。近年来,为进一步满足市民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扩大戏曲传播推广范围,市属戏曲院团借助官方微信公众号、抖音号等新媒体形式将优秀精品剧目进行线上展播,让市民足不出户享受云端艺术盛宴,年度展播50余场。
下一步,我们将积极争取和落实更多的戏曲发展政策,不断加强戏曲人才培养力度,努力推动济南戏曲传承发展工作再上新台阶。
一是加大戏曲创作扶持力度。以培养戏曲优秀骨干人才为手段,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为目的,加大财政投入,加强优秀原创戏曲剧本和原创优秀戏曲剧目创作。同时实施精品战略,通过引进国内知名戏曲大师,打造戏曲舞台艺术精品和品牌剧目。
二是深入实施“百人行动”。创新人才引进培养机制,落实人才政策“双30条”,充分发挥“艺术大师工作室”“艺术名家工作室”“青年艺术之星”“优秀艺术人才团队”等在艺术精品打造、艺术示范传承、人才培养扶持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同时,通过内部挖掘、外部引进等不同方式,探索在市属国有文艺院团艺术领域高层次人才中探索设立“首席艺术家”,持续推进我市优秀艺术人才队伍梯队建设。
三是扩大戏曲艺术影响力。利用互联网、新媒体等现代科技手段,推动戏曲艺术的线上传播和普及,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宣传推广活动,提高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同时注重观众需求和市场变化,及时调整演出策略和内容,满足观众的多元化需求,扩大戏曲艺术的受众群体和社会影响力。